平时工作时公司产品线比较多,可能就会面临做完这个项目接着做下一个项目,项目的跨度比较大,没有什么关联性,面对陌生行业领域产品,交互设计师如何依然能够做好设计呢?
产品经理(PM)因为立场和角度不一样,需求总会有考虑不够全面(或不够实际)的地方,关于这个切入点是否正确且有价值、在此切入点基础上如何锦上添花或再另辟蹊径、如何挖掘它的不全面之处···前期的工作可以不用过多在意这些,我们只需从场景、用户、流程这些角度拆解原始需求。
c. 流程:各类角色用户在各个场景中分别产生哪些行为流程
不管是什么行业的产品,总归是为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,所以这三个点几乎可以全面陈述所有事实,即“在什么情况下,有什么人,都干了什么”。便于大家理解,我简单举个例子,比如上一个月做了一款宠物跟踪监测产品,解决宠物丢失时可以跟踪定位,监测宠物活动范围及活动轨迹。

2.发散性的了解行业领域知识
这个阶段可以在知乎、Quora类似的问答社区上寻找你关注的各种内容,可以通过像艾瑞这种平台获取相关行业数据报告,也可以在微博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大V、行业人士了解他们的关注点。
经过对这个行业领域知识的深度学习,此时的交互设计师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的“门外汉”了。而此时面临的新问题是:各类庞杂的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脑中,什么是值得继续研究的、什么是有价值的,什么是需要放弃深入的、哪些内容是在未来的产品中应该保留的···这些问题暂时不容易做出决断,此时可以做的是分析走查竞品。分析相似业务的产品;除此之外,还要分析不同行业、不同业务但有相似功能的产品,比如解决宠物安全这个需求,产品可能会规划视频监测功能,那么我们就可以将360儿童手表、视频监控、等等有相似功能的产品同样作为分析对象。通过对竞品的分析,有助于我们查漏补缺、去伪存真,完善我们的需求与思路。这时候,刚刚提到的那些新问题也就更容易去做出回答了。

经过之前3步基础工作,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资料,这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梳理总结这些资料,扩展原始需求:完善场景、完善用户、完善流程。把你认为正确、有必要的内容都梳理来,最终是否采纳会在下一个步骤中告诉你解决方法。这里还有一个小方法:场景、用户、流程的扩展不要局限在其本身,要向本身的上游、下游都做一些延伸,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交互设计师已经对一个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,带着我们的思路、问题、意见、建议(如有初步的设计思路更加)可以去找PM沟通讨论了。此时的设计师一定是有话语权的,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不论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能够让我们与PM的撕逼过程更有营养。当然,关键目的不是“撕”,是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与需求方做一个交流,要切中双方的关注点并能达成一致,保证双方在给出设计方案前期的思路是一致的,至于之后的方案是否产生意见分歧那是另一回事了。
一块骨头最难啃的部分其实已经解决了,思路清晰了,设计方案自然是水到渠成。当然,我不是说设计方案不重要,设计方案当然很重要,但是作为交互设计师,我们的价值远不是给出一套设计方案,而是方案背后指导设计的思路以及我们的思考。
新人容易走的误区,面对陌生领域的交互设计,第一步工作重点放在了解行业知识上,这种缺乏明确目标的容易导致抓不住核心,拎不清重点,结果就是学习到的知识无法深入的指导最终设计。
UI培训:http://www.baizhiedu.com/ui2019